有人说:成年人看到政治讽刺和阶级偏见,青年人看到追求梦想,儿童看到可爱的动物。
这无疑是一部老少男女通吃的电影,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身上的缩影,元素众多,就足以引起共鸣。作为迪士尼第六部没有一个人类的动画,《Zootopia》字面意思或许可以理解成动物乌托
邦(Utopia),把人类社会的千姿百态都尽数投影到了小小的动物城。
故事的开始,是在一个叫兔窝镇的“穷乡僻壤”,男耕女织,小农社会,有一对勤劳勇敢的兔子夫妇循规蹈矩种着胡萝卜,可他们的女儿朱迪却剑走偏锋怀揣“警察梦”。俗套的剧情,一眼就能望穿结局,却不得不承认看多少次依然打动人心,这考验的是导演讲故事的能力。电影中从没有一分钟是无用的剧情,几处伏笔与结尾遥相呼应,才知道原来以为是引路NPC一般的角色,居然在转角处又打了一回酱油。比如朱迪儿时受到同村狐狸(好像是)的欺负,脸上被挠出了三道血痕,守住了小伙伴的电影票,以此激励朱迪坚定自己的警察梦,努力成为弱势群体的发声人。结尾的时候,正是这只已经被我忘得差不多的狐狸给无意间朱迪送去了“午夜嚎叫”花的情报,推动了剧情走向大结局。又比如朱迪刚上任的时候,不受到牛局长的重视,只能干着交警的活,每天百无聊赖的贴罚单,遭遇抢劫犯黄鼠狼“公爵”抢了一包洋葱误闯啮齿动物的“小人国”,一系列你追我赶,身手敏捷的用甜甜圈套住了公爵,送交警察局。也是这只本以为只是用来突出朱迪警察素质非常棒的黄鼠狼,提供了“午夜嚎叫”卖给了公羊道格的情报。蓦然回首,原来线人都在民间。
食肉和食草动物两个族群上古时代签立和平条约,影射美国解放黑奴运动和平权运动,但表面上的平等到来,人们内心深处的偏见隔阂至今仍未消除,无论是在zootopia里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白种人和有色人种、男人和女人。
朱迪不顾旁人的阻挠和嘲笑读完了警校,以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动物城中心一区的警署工作,进城的那列火车不知会触动多少人的心。一路走来沿途的风景,从热带雨林,跨过冰天雪地,再到繁华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是不是像极了那一列高考后离家的列车?是不是又像极了包袱款款要奔向大城市打拼的你我?朱迪受到上司冷遇和周围人的轻视的时候,接到父母的电话又拍拍脸扬起嘴角“我过得很好”,活脱脱一个屏幕前的你。
你们来的时候别人告诉你们动物城每个动物都互相有爱和谐相处,其实这座城市没有那么的美好温暖,这里有狡猾的狐狸钻制度的空子牟利,有喜欢赤身裸体的自由主义者,有黑手党,有不择手段的政客,人们之间并没有那么熟悉,也不会轻易伸出援手,欺负和哭泣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那些带着抱负来的人大多数只能带着包袱踏上回乡的列车。没有衣锦,只有混不下去灰溜溜的回到家乡。
尼克说:你得看清现实,兔宝宝,回你的兔窝镇去吧。
“兔宝宝”这三个字对朱迪而言刺耳无比,就像她对肥豹子说的那样:兔子可以相互之间说可爱,但是别的物种说兔子可爱,听上去就有点……(令人不舒服。
这真是无处不在的偏见。
愚蠢的兔子握起胡萝卜录音笔,拽着一直狡猾的狐狸踏上了追查罪犯的路途。
朱迪找回了树懒奥塔顿和全部的失踪食肉动物,成了英雄,在聚光灯面前,她说出了毫无根据的揣测:或许是因为食肉动物的天性,让他们野蛮化。
从偏见的受害者,变成了偏见的施暴者。她潜意识里并没有意识到,一直活在周围食肉动物的“食草动物很弱不能当警察”的偏见中的自己,也被反作用力植入了“食肉动物很强非常野蛮没有人性”的偏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可怕的其实是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偏见。
女权之类的我认为是擦边球,没有特意去表现,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解读是观者的自由。
当然最后案情明朗,真凶伏法,食肉动物正名,动物城又恢复了一片祥和歌舞升平。尼克警官走马上任。You know you love me,跨种族的恋爱达到圆满。
我喜欢这座动物城,即使它没有那么乌托邦,可他有可贵的真实,和可怕的兼容并包。
无论你是一只喜欢当警察的兔子,是爱吃甜甜圈的肥豹子,是喜欢冷嘲热讽的阔耳狐,还是办事效率慢N拍的树懒。无论你是喜欢思考的成年人,囿于梦想现实冲突的年轻人,曾遭受过歧视的少数人,天真懵懂的少年人。
在这里,所有人都能找到归宿。
只是忍不住冒出一个问题:狐兔生殖隔离是怎么突破的?
PS 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就不多说了 总结的帖子非常多 树懒王思聪 盗版光碟 鼩鼱大先生与教父 山羊道格与绝命毒师 与真实动物完全一致的身材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