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真可谓是通篇无冷场啊,改编的真心不错,说实话只有72年邵氏版《水浒传》才拍出了梁山水泊的大气磅礴(开头可以看出),每一个电视剧都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谷峰老师的宋江我认为是所有版本中演的最出彩,最符合原著的宋江,其余版本的,央视版李雪健的宋江压得太挫,新版张涵予的宋江又拔得太高,山东版鲍国安和杨玉清(山东版《宋江》一线的宋江是鲍国安,《李逵》一线的宋江是杨玉清)版的宋江虽然演得很好,但腹黑的一面却没怎么体现出来,谷峰老师的宋江可谓是集各家之长,结合了鲍国安的宽厚、李雪健的黑矮胖形貌与张涵予的霸气与一身,可惜由于剧情问题,发挥空间太少,不过谷峰老师也绝对算众版最佳的公明哥哥了。
金峰的吴用也很好,不过电影貌似突出的是姜大卫的燕青,所以金峰老师的吴用也只能沦为花瓶了。
岳华也是一个四大名著都演过的演员,演过《三国演义》的刘备、《水浒传》的林冲、《西游记》的孙悟空、《红楼梦》的贾政,岳华的林冲也很精彩,勇猛而又不失儒雅,只是没有胡子,如果贴上胡子,那自然就是个活脱脱的豹子头林冲,在该剧中发挥也不多,在《林冲夜奔》里就更好了,主线剧情除了杀了高俅是败笔,其余基本满分。
樊梅生很适合演黑旋风李逵,他在《林冲夜奔》演的花和尚鲁智深不怎么样,显得太傻,不过演李逵可就再合适不过了,与之相比,山东版的董子武老师虽然演得很好,但是面相略谦和,央视版赵小锐虽然凶猛,但身板太瘦。
狄龙的武松就更不必说了,几乎无可挑剔,与之相比,山东版祝延平的武松虽然很好,但却洗白过度,让观众认为武松是个大英雄,实际上武松并没有祝延平老师那样完美,丁海峰的武松虽然剧情好,但脸型就不太像,只可惜本片狄龙的武松发挥空间也很少,在《快活林》就出彩很多,而在李翰祥版《武松》里又过了巅峰颜值。
还有郑雷的王英和何莉莉的扈三娘,郑雷的王英虽然戏份不多,却阴差阳错的给观众心目中那个好色无赖的王英平了反,何莉莉的扈三娘在结尾那一幕也很帅气!我觉得如果邵氏拍一部《祝家庄》,就让郑雷演王英,何莉莉演扈三娘,也绝对是经典。
插翅虎雷横是刘丹演的,刘丹就不多说了,不过片中也没啥发挥空间,朱仝就不必说,更龙套了。
时迁是午马老师演的,午马老师的时迁虽然戏份不多,但火烧翠云楼那场戏真的很赞。
片中吴池钦的杨雄表现平平,而王钟的石秀却非常出彩,真正的体现了石秀“拼命三郎”的性格,王钟也无疑是最佳石三郎,在续集《荡寇志》中的表现依旧很好。
秦沛的花知寨我认为是所有版本花荣中最帅的,沛叔年轻的时候很帅很英气啊,但史上最酱油的花荣无疑也是沛叔了。
鲁智深的扮演者彭鹏,他在邵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可把我逗乐了,不过鲁智深真不适合他,太矮,且在片中被李固骗的团团转,显得有些弱智化,当然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本片中鲁智深的兵器是禅杖,所有版本的电视剧都理解错误,把鲁智深的兵器弄成了月牙铲。
还有此版的张横、张顺两兄弟,张横就不说了,太嫩,实在无法想象这个张横问宋江“你是想吃板刀面还是想吃馄钝”,但李修贤的张顺则不同,但修叔的张顺主要戏份都在下集《荡寇志》中,片中发挥空间也不多。
陈观泰的史进,不用多说,但主要戏份同样是在《荡寇志》中,在《水浒传》中没啥表现,与之相比,山东、央视两版《水浒传》都让史进坐了冷板凳(好歹是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不能这么对待啊),新版韩栋的史进,虽然很帅,但身上却没有肌肉。
戴宗的演员就太年轻了,还有虎牙,这哪里是戴院长啊。
还有丹波哲郎的卢俊义,后来还是日本版《水浒传》的双鞭呼延灼,这个玉麒麟卢俊义气质很好,我觉得在各版卢俊义中仅次于央视版的王卫国。史文恭也是日本演员黑泽年男演的,后来还是日版《水浒传》的戴宗,这个史文恭也很酷。
片中最出彩的还是姜大卫的燕青了,可说真话,虽然我很喜欢姜大卫,但我却不怎么喜欢姜大卫的燕青,显得本领太过拔高,其实原著的燕青是有胡子的,没有一个版本是(哈哈,也许这样拍出来会被观众骂死)。
《水浒传》是我在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的一部,改编的影视版本非常多,但我还是最喜欢邵氏版的《水浒传》系列电影,我觉得邵氏《水浒传》系列质量最高的是李翰祥的《武松》,第二部就是张彻的《水浒传》了,场面宏大,武打也好,忠于原著而又不拘泥于原著,颇具可取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