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国人的印象中,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大多是以儿童为受众主体的。即便对成人观众有所照顾,也很少有影片会将成人的现实世界如此露骨地展现在其中。而本片在兼顾两类观众群的同时,也探讨了一个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种族与偏见。
从表面上看,《疯狂动物城》具备了所有其它动画影片所具备的一切元素:天马行空的世界观、绚丽的色调与明亮的光线、巧舌如簧的拟人化主角,以及流行歌手的客串与献唱等等。更有甚者,本片对迪士尼自家作品的各种自我引用也毫无底线可言,比如《超能陆战队》《魔发奇缘》《无敌破坏王》和《冰雪奇缘》就都在一个镜头中齐齐登场,而影片也借警察局长Bogo之口对迪士尼动画的典型套路进行了一番自嘲,并让女主角Judy要学会“Let it go”。除此之外,黑帮老大Mr. Big的设定不论是从造型、表情还是语气上也都照搬了《教父》里的Vito。
在影片的头20分钟里,我们看到的是典型的美国梦励志片套路:平凡农家的孩子女主角Judy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最终来到了大都市Zootopia当上了儿时便立志要成为的警察维护正义。而随着Judy的工作不断展开,Zootopia那乌托邦式的理想化外衣也逐渐剥落了下来——在各个动物种族间看似和谐的共处下隐藏着种种偏见,而架构巨大的社会体制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与低效——片中在车管局工作的树懒雇员与无尽的长龙正是讽刺了这一我们无比熟悉的现状。
随着影片的时长过半,故事中也还没有明确的反派出场,那么我们便不难猜到,剧情必然出现反转。而本片最有趣的设置并不在于反派的身份本身,而是在于其行事的动机:弱者往往渴望权力,其本意多是为自己制造更多的生存机会、重置平衡。但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弱者往往会加害于权力的原持有者,因此好意也引出了坏事,权力的原持有者也可能因此成为潜在的弱者。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影片首先承认所有人的本性中都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而这通常都是招致偏见的缘由之一。正是因为有偏见,我们才渴望别人的正视与接纳,而讽刺的是,这种渴望本身又会变成我们的弱点,因此才会有人选择向自己的缺陷屈服并放任自流。
很多人都在谈论本片的政治隐喻:美国向来就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而欧洲近来也在苦苦承担中东的难民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但是,本片最为可贵的地方并不在于其就此大胆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不完美,而是其对于同样不完美、并且存在诸多差异的每个个体的信心与鼓励,即:人的缺陷和世间的偏见都可以通过付诸努力而被克服,哪怕这些缺陷和偏见都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人性的力量便在于其可以以感性的温度去化解理性的顽固与偏执。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现状的潜力。
作为一部成人与小孩可以共赏的动画影片,《疯狂动物城》一方面鼓励了孩子们要继续把纯真、善良的梦做下去,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大人们去面对这不够美好、甚至是残酷的现实的勇气。而对于不论是人还是种族间的差异与偏见,以及随之产生的种种问题,虽然尊重、理解和包容远非答案本身,但却是一条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的可行之道。
剧情:4 / 5
概念:3.5 / 5
影片节奏: 4 / 5
视效:4.5 / 5
3D效果:4 / 5
配乐:3 / 5
新鲜度:4 / 5
走心度:4 / 5
字幕翻译质量:3.5 / 5
最终完成度:4 / 5
公众号:Joe是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