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卫视正热播电视剧《新水浒传》时,见人在网上抱怨:86集的电视剧,燕青在59集处方才出现……失笑之余顺手回复:那你也许该去看1972年的邵氏版《水浒传》,那部电影里,燕青简直是主角。
这话并不算太夸张。由邵氏公司拍摄,张彻、鲍学礼、午马联合导演的这部片子,至今仍是唯一大银幕上的电影版《水浒传》。一部电影不过两小时,洋洋近百万言的原著,只能择其片段而改之,这一版的《水浒传》在开场字幕中也说得清楚:“本片截取原著第六十四至六十八回,曾头市及大名府部分情节改编。”这一段的情节,恰是玉麒麟卢俊义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作为卢俊义的心腹家人,燕青在原著中也正是在此处亮相登场。
这部电影演员阵容堪称豪华,梁山一百单八将虽未在这部电影中全体出现,但在片中出现的诸位好汉,已经出动邵氏几乎全部一线男星,何莉莉的扈三娘俏丽英武,而扮演浪子燕青的姜大卫,曾经在张彻的电影里三度出演浪子,除去浪子燕青,还有《大决斗》中的江南浪子,和《上海滩十三太保》中的浪子叶不凡。
我常好奇中文里有些词汇在其他文化语言中有无准确的对应。有次看港片,银幕上角色说出“道义”一词时特地注意了一下英文字幕:相应的翻译是right thing——当然不算错,却总是失之宽泛,不够贴切。还有浪子,浪子一词的内涵当然是指主流之外的、少受常规约束的人,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将浪子与群氓区分开的,是优雅和从容,是旧小说里常说的“天生一段风流态度”,学不来也演不来的。
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中,也只有燕青堪称浪子。小说中写燕青有一首词:“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夸能。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听鼓板喧云,笙声嘹亮,畅叙幽情。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人都羡英雄领袖,浪子燕青。”那一年的姜大卫,用亦舒的话说是:“姿采空前绝后”,燕青的人选,并无第二人想。
而这部电影中,燕青的戏份贯穿始终,几乎是逐句诠释了这首词。说到“艺苑专精”,有翠云楼上吹笛的出场;说到“资禀聪明”,片中卢员外满脸钦佩地对吴用说“先生既出大言,必有实学”时,一旁的燕青已经识破吴用的计谋;说到“四百军州到处惊”,从翠云楼下擂台轻取大力士到上梁山求救途中战胜杨雄石秀,直至劫法场、帮助卢俊义杀掉史文恭,在这部戏中,燕青的武功俨然可称无人出其右者。而说起忠义,卢员外入狱后燕小乙行乞救主,大牢外破草帽下那张面孔上的焦虑悲伤,真正够得上金圣叹批注中那句令人读之长叹的:“嗟乎!自员外而外,茫茫天下,小乙不复知之矣。”
1972年的这一版《水浒传》也许从原著改编的角度来看有失偏颇,因时长所限无法完整,但却塑造出了光彩夺目无可替代的浪子燕青。虽说俗云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只要是看过1972年邵氏版《水浒传》的观众,想到浪子燕青,很难不是那位翠云楼上的少年,漫不经心地笑着,对身边的姑娘说:“赢了彩头,送给你们买花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