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和朋友说电影, 因为不是很多电影我能记住名字, 而我看的电影本来就不多, 更不用说电影里面的人名.
EWRT1B一定要讲一套剧本, 然后老师选了40年代的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P2P发达, 很快我们就找到电影版本. 看完电影我还不知道那个男主角就是马龙白兰度, 是看豆瓣才知道的. 这里打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的名字还要查一下才会写, 究竟是马兰白龙度还是马兰白兰度还是什么.
其实一开始后很难才明白他的象征意义. 放下男女/阶级的冲突, 象征意义来说, 这部剧本更加关于对虚构世界的批判. 人不可能活在自己的虚构世界里面. 要提炼自己essay的主题的时候我就遇上了麻烦, 这本剧本挺出名的, 但网上资料太多而且零散, 最后我去图书馆找剧本原文(老师只是给了复印版)的时候找到一本对Tennessee Williams剧作的评价的书提到<悲剧的诞生>, 才出现一点点眉目. 除了看了Photography那个栏目的书以外都我很少翻图书馆, 这一次算证实图书馆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
作文的题目涉及到Williams的另外一篇文章"On A Streetcar Named Success", 撇开Stanley的粗鲁, 酗酒, 好赌, 暴力, 也撇开背景的社会/阶级冲突, 最后看到的是一个追求真理的Stanley. 由于剧本很多是围绕Blanche展开的, 我再写Stanley的时候也很难. 总之, 这部电影(剧本)最重要的主题是追求真理和摒弃虚幻.
星期一拿到评语以后然后今天终于写完revision, 又交了一次. 晚上放下心情看Hot Fuzz(热血警探). 看名字我都不知道这是一部喜剧, 利索的镜头和明快的节奏我很快就被吸引下来. 到真相被揭露的时候我才惊叹, Hot Fuzz和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两部部题材相差那么远, 相差近半个世纪的电影, 主题都是对真理的热诚和追求. 可能因为我之前没有像A Streetcar Named Desire那样深入了解一部电影, 之前看的不少电影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样一个深远的主题.
